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的“西畫東漸”大潮中,西方寫實主義繪畫成為了中國年輕一代藝術家首先接觸和選擇的畫種,他們到東洋和西洋進行留學,學習西畫,從而開創(chuàng)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領域。在此過程中,李鐵夫可謂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并被稱為中國油畫第一人:即第一位留學西方的中國油畫家,第一位真正掌握西方油畫技巧的藝術家,第一位能與西方油畫大師媲美的中國畫家。
從1905年到1925年間,李鐵夫跟隨威廉·切斯和約翰·薩金特學習寫實主義繪畫,這期間他的作品主要以人物頭像為主,如《音樂家》這件作品,在背景上,畫家以深色襯托人物頭像,手法簡單,主次分明;在對人物的塑造上,用筆嚴謹,造型準確,色彩厚重,顯示出一種莊嚴的古典美;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畫家通過敏銳的觀察和感受,將人物頭頂亮部和中間色調進行飽滿而細微的刻畫,準確地刻畫出音樂家的性格。從此時的一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畫家對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其技法的深入掌握。如果以藝術史為線索,我們可以發(fā)現,他的肖像畫具有19世紀歐洲學院派的風格。其背景深暗,色彩沉著含蓄,注重人物性格及心理刻畫。而到了晚年,李鐵夫的畫風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色彩趨于沉著單純,色彩以冷色調為主,而且將書法的用筆融入油畫創(chuàng)作中,這也使得其油畫作品具有濃厚的水墨趣味。
李鐵夫長于肖像和靜物。作品除了造型準確外,概括力也極強。他一生的大多時日都在海外度過,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也在海外,所以堪稱為是第一位“海外華裔藝術家”了。
李鐵夫(1869~1952年)原名李玉田,生于廣東鶴山。18歲時得到親屬的資助出國留學。1887年考入英國阿靈頓美術學院學習油畫,1896年來到美國,在紐約美術學院繼續(xù)學習油畫。不久加入“紐約美術大學生聯盟會”和“美術研究院”。作品多次參加美國的重要藝術展覽并屢屢獲獎。晚年定居香港,生活清貧。1950年回到廣州,曾任華南文聯副主席、華南文藝學院教授等職務。代表作品有:《音樂家》、《老教師》、《黑發(fā)少女》、《馮鋼伯像》、《果與魚》等。